2022年11月14日,二十四节气之一的“立冬”刚刚过去一周,受西伯利亚寒流影响,此时的北方大地早已是冬寒料峭。
在这个寒风刺骨的时节,来自山东青岛的35岁小伙子张某,终于等来了一个足以让他在这个冬天倍感温暖的判决。
当天,山东省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就“张某销售烧鸡”一案进行二审宣判,法院改判:撤销一审判决,驳回买家全部诉讼请求,判令一、二审诉讼费均由买家承担。
这意味着,作为卖家的张某不仅不需要支付买家提出的10倍赔偿金4640元,甚至也不需要退货退款。
张某在青岛市市北区经营一家烧鸡店,烧鸡店依法办理了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张某原本只做本地销售和外卖,后来看抖音直播卖货比较火爆,张某也注册了个账号玩起了直播。
尽管张某粉丝不多,但因为其制作的烧鸡看起来色泽鲜亮,十分诱人,生意有不少网友捧场。2021年7月17日,张某在抖音直播时,来自福建泉州的买家李某下单购买了8只蒜香小公鸡,共支付了464元。
接到订单后,张某和往常一样,把烤鸡制作好后放凉,然后用专门的袋子包装好抽真空,装箱,发快递。几天后,李某收到货物,其发现产品外包装上仅注明了产品的名字、产品介绍、地址、电话,除此之外没有生产许可证、生产厂商、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
李某认为,张某销售的这是“三无产品”,于是要求对方给予10倍赔偿4640元,张某拒绝。不久后,就有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来到张某的店里调查其销售“三无产品”的行为,并对其做出了行政处罚。
接受行政处罚后,张某很郁闷。可就在其以为事情已结束了的时候,又接到了法院的传票和起诉书。起诉书显示,他因为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被李某起诉,要求按照《食品安全法》第148条规定,给予10倍赔偿。
原来,买家李某在向张某提出10倍索赔被拒绝后,就向法院提起了诉讼,同时也通过电话向当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进行了举报。
张某提出,自己取得了食品经营许可证,其上注明能从事散装食品(含冷藏冷冻食品含熟食)销售、热食类食品制售。即便产品外包装未标注有关信息,但这只属于疏忽,自己的产品是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因此不应赔偿。
1、虽然张元荣取得了“食品经营许可证”,却并未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二者有根本不同。
根据《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餐饮服务提供者在网上销售真空形式包装的散装熟食问题的复函》,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的为餐饮服务提供者,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为食品生产者。
面向堂食、外卖销售即食熟肉,由于熟制食品对贮存运输的温度、时间均有严格要求,即使在冷藏条件下,从烧熟至食用的间隔时间也不允许超出24小时。
采用工业化方式“热加工熟肉制品”,工艺流程对杀菌、真空包装环境等均有严格要求,产品面向普通消费者。
因此,餐饮服务提供者在网络上异地销售真空形式包装的散装熟食等食品,因贮存和运输熟制食品的温度和时间较难符合相关规定,存在比较大的食品安全风险,应予以禁止。
根据以上规定,张某在网络上异地销售真空形式包装的烤鸡,运输和储存条件不可控,存在比较大的食品安全风险,应予禁止。
2、根据《食品安全法》第67条规定,预包装食品的包装上应当有标签。标签应当标明下列事项:
(1)名称、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2)成分或者配料表;(3)生产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4)保质期;(5)产品质量标准代号;(6)贮存条件;(7)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在国家标准中的通用名称;(8)生产许可证编号。
本案中,张某销售的烧鸡未标注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成分或者配料表、保质期、产品质量标准代号、贮存条件、生产许可证编号等。因此,应认定为属于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商品。
综上,法院认定,张某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根据《食品安全法》第148条规定,消费者有权要求退货退款,并主张10倍赔偿,因涉案食品违反食品安全标准,应予以销毁,故本案中买家李某无需再向被告返还涉案食品原物。
于是,法院一审判决:张某退还买家李某货款464元,并给予李某10倍赔偿4640元。
张某提出,买家李某收到货后,还没拆封就提出了10倍索赔,由此能够看出其购买产品的目的不是消费,而是为得到高额赔偿才恶意购买,其购买性质应定性为盈利,不应受到食品安全法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保护。
二审法院对该案进行了深入剖析,并对《食品安全法》第148条的适用条件进行了说理:
消费者因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受损的,可以向经营者要求赔偿相应的损失,也可以向生产者要求赔偿相应的损失。
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经营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经营者要求支付价款10倍或者损失3倍的赔偿金。
第一款是填平式的食品安全责任,以消费者受损为要件。第二款是惩罚性的食品安全责任,是第一款的递进,以高于实际损失的数额给予侵权人“惩罚”,要件也更为严格,除了必须有“损害”,还要求经营者“明知”。
《食品安全法》第148条要求有损害结果,本案中买家李某收到货后未打开食用,也未提交证据证明张元荣售卖的烤鸡存在实质的不安全性,没有造成人身损害。
《食品安全法》第148条要求销售者“明知”自己的产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本案中,张某取得了食品经营许可证,其所售卖的烤鸡系其自己加工、包装后在当地销售的产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但其在网上进行异地销售,存在因储存、运输不符合标准要求而变质的风险,应予禁止,但不能据此认定张某系“明知”而仍然销售。
法院提出,《食品安全法》第148条的惩罚性赔偿,应当给予那些因食用不安全食品实际遭受人身损害的人们,而非逾越合同责任直接运用侵权责任索赔的、未受损害的人。
最终,法院判决:撤销一审判决,驳回买家李某全部诉讼请求,一审、二审诉讼费均由买家李某承担。
看到这个案子,我想起了前段时间重庆的150份扣肉案。那个案子的案情和本文中的烧鸡案基本一致,是由于餐饮经营者利用互联网销售了加工好的熟食,但因为熟食没有相关标签等信息,被买家以销售“三无产品”为由提起诉讼。
和本文烧鸡案卖家胜诉不一样的是,150份扣肉案一审、二审均判决卖家败诉,理由是卖家所销售的食品外包装无相关信息,不符合《食品安全法》要求,属于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
值得庆幸的是,150份扣肉案引起广泛关注后,卖家已经申请再审,目前重庆市高院已经受理再审,期待有个好的结果。
最后,还是要提醒广大餐饮经营者,通过抖音直播等网络销售是一个拓展业务的重要方法,但是,如果你仅取得了《
原因在于,网络销售对食品的要求和普通堂食、外卖的餐饮不一样,用制作日常堂食餐饮的方式,将制作好的食品长途运输,确实存在比较大健康风险,因此有关部门对此明令禁止。
或许很多人会有疑问,为啥类似的案件,不同的法院判罚却大不相同呢?对此大家是怎么看的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